来源:中国经济网—《证券日报》
对于外界流传公司倒闭的消息,有不愿具名的许鲜方面人士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介绍,“现在公司还没有正式的对外做出任何解释和信息发布,但现在生产库房的工作人员已经全部遣散,并关闭了所有线上线下的销售通道。许鲜如果不出现现在的情况,过些日子就是3周岁的生日。”
一线员工希望企业自救
根据官网介绍,许鲜是国内领先的鲜食预售平台,用户通过提前预定,即可于次日到店提取新鲜水果、当日生产的鲜食或等待配送上门。许鲜发展不到两年,已在北京、上海、武汉、杭州四个城市,拥有超过300家直营及联营门店,注册用户已超过150万。
不过,生鲜电商的发展,在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并不像之前那样顺畅。上述许鲜会员用户向《证券日报》记者提供的截图显示,目前许鲜的线下门店皆显示“在装修中”。而记者在许鲜官网中尝试注册用户,但始终收不到注册需要的验证码,拨打公司客服电话也未能接通。
有不愿具名的许鲜方面人士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介绍,“现在得到高层回复的信息是,会有专人处理后期(会员)维护的事情,”而对于造成许鲜当下这种状况的原因,“对内告知的原因是融资失败,没有合作成功。”
该人士称,公司的经营状况其实之前早有预警,“春节的时候提前放假,到复工将近有一个半月,自去年春节放假后开工至今,因放假时间过长,造成客户流失,销售量一直在下降。复工后没有去重视新客户的开发和老客户的维护,也没有做任何有效的市场宣传和活动。用户习惯肯定会改变的。其实出现这种情况,如果关注一下销售量还是能发现预警的。”
对于当下许鲜的经营状况,上述人士对记者表示,库房生产的员工是自愿离职,其他部门正常运营。“一线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在许鲜最困难的时候落井下石,大家都希望它能够重新站起来。如果能够自救成功,就不是活过来的问题了,而是变革。许鲜发展的步伐不算大,针对现有的市场规划还是很好的。”
生鲜电商烧钱难继
据《证券日报》记者的观察,今年以来,生鲜电商调整战略的意图十分明显,有企业称经营定位已不再是“生鲜电商”。
不过,有业内人士在和记者交流时也建议,“行业扎堆之风盛行,合理利用资源进行合作也不失为一条路子,例如,许多生鲜电商选择搭建线下门店,这需要资本的支持,如果可以,也建议生鲜电商选择成熟的线下企业合作。”
和生鲜电商平台频繁出现融资难问题相对应的是,线下业态近来颇受关注。日前,受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委托,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组织编制了“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”。2017年第一季度便利店行业总体景气指数为72.2,高于荣枯线22.2,体现出便利店从业者在2017年开年之局,对便利店行业的发展趋势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。纵观2016年,中国便利店行业的门店总数同比增长9%,销售规模同比增长13%,门店数量与销售规模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。而从总体情况看,2016年便利店业态的发展明显好于其他业态,全年呈现高开高走态势, 随着消费者对于便利的偏好和对价格的敏感度降低,便利店正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,经营项目和服务内容也逐渐扩充和完善。随着大型门店的饱和,传统大卖场遇到增长瓶颈,业态小型化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,国内资本同时也逐渐将目光投向便利店业态和社区型超市。
另外,随着线上获客成本逐年上升,电商的人口红利在逐渐消失,其对线下零售的冲击也在逐步减弱,“新零售”概念的提出加快了线上与线下企业的融合。不过,对于许鲜在“自救的过程中是否会选择和其他企业合并,这是高层考虑决策的事情”,上述人士对记者介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