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中国经济网-《经济日报》
二手车电商融资兴起热潮,充分显示出资本市场对二手车电商市场的良好预期。目前,二手车交易量放大,以及“限迁”政策的松绑,都为二手车电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二手车电商仅靠收取服务费的盈利模式仍然单一,要想活得更好,还需摆脱对资本的过度依赖,挖掘更多的盈利点——
近日,二手车电商平台同时“各放大招”。在同一时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,瓜子二手车宣布B轮融资获得超过4亿美元,车置宝宣布完成了5亿元的C+轮融资,优信二手车则宣布品牌升级,3年内实现全国各地5天送货上门。
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秘书长肖政表示,2017年是二手车电商爆发年,但资金涌入能否解决二手车电商发展中的问题,还有待观察。
需要创建自有品牌
资本看好二手车电商并非一时兴起。至于融资后的用处,广告投放是最为直接的“烧钱”方式。瓜子二手车CEO杨浩涌表示,去年瓜子二手车用在广告投放方面的资金接近10亿元。优信二手车则斥资1.8亿元冠名爱奇艺《跑男3》,并宣布植入电影《变形金刚5》。
如此“大手笔”,二手车电商平台们有自己的“算盘”。一方面,据中国二手车经销商商会资料显示,国内二手车经销商的数量在10万家以上,其中大部分年销量在100辆以内,超过1000辆的二手车经销商相对较少,整个二手车市场并无真正的品牌;另一方面,2016年中国二手车交易量为1039.07万辆,但归属于二手车电商平台的份额仅为1.49%。这就意味着,二手车电商平台不仅将顾客从线下拉到线上,还要在整个行业中创建自己的品牌,以此来“跑马圈地”。
投资机构经纬创投合伙人张颖表示:“当下的二手车行业角逐激烈,这要求创业公司足够凶悍,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规模壁垒,才能跑赢对手。”
开辟盈利新亮点
然而,同坚定的“放血烧钱”相比,二手车电商相对薄弱的“造血”能力却饱受质疑。从盈利模式来看,如果仅以收取服务费为主,扣除掉向客户支付的各类补贴,则很难盈利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也坦言,二手车电商无论是商业结构还是经营者都未进入到成熟阶段,仅通过“烧钱”来换取市场份额只是权宜之法而非长远之计。
不过,目前业内认为,通过延长生态链,利用增值服务盈利是二手车电商平台解决盈利能力的良好途径。其中,汽车金融最被业内看好。
大搜车创始人姚军红表示:“汽车金融未来一定会迎来井喷,金融变现能支撑公司创收。”杨浩涌认为:“二手车用户50%以上有贷款需求,金融给每单交易平均贡献5%的利润,汽车金融应该同交易成为双引擎,这是非常大的市场。”在他看来,金融、保险、后市场、租赁等增值服务将共同为二手车电商平台提供盈利。优信二手车CEO戴琨也表示,优信将为用户提供检测、过户、运输、售后等一站式整合服务。但这样的商业逻辑能否实现仍待检验。
构建交易信用
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·阿克尔罗夫将二手车交易形容为“柠檬市场”。在这类市场上,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的信息,两者之间的信息是非对称的,买者难以相信卖者,唯一的办法就是压低价格以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损失,但过低的价格也使得卖者不愿意提供高质量的产品。
杨浩涌也坦言,作为非标品,一辆二手车到底值多少钱,定价是否准确,是二手车生意成立的保证。对于线下二手车销售商来说,通常只能通过评估师的检测解决问题,但互联网平台则希望以最擅长的互联网技术实现降本增效。
瓜子二手车CTO张小沛告诉记者,“一方面,我们建立了有350万辆车的基因库,有超过2亿卖车人及买车人的信息,包括浏览信息、喜好、带看信息等,同时还有大量第三方的保养数据,保险出险维修数据,试图用大数据把非标品标准化。用成交价和评估价比较,评估师的误差平均是8%,但根据瓜子的算法,热门车型评估价与最终成交价之间差距已经到了3%以下。”戴琨同样介绍说,利用大数据开发出的智能定价系统,优信可以对车的残值状态作出精准估计,还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倾向,推荐相应车型,全网比价,实现价格透明。
另一方面,即使使用评估师线下评估,数据也在让“派单”更智能。“用算法调配评估师应该去哪,评估哪些车,到去年年底,我们已经把评估师的效率提升了60%,之前一个评估师一天评估5台车,现在评估8台到10台车。”张小沛说。
但是,仅有技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,说到底就是在整个二手车行业,买家对卖家缺乏信任感。即使有线下评估,买家买到事故车、调表车、泡水车的尴尬经历依然频繁见诸报端。
究其原因,不仅来自于社会诚信体系的缺失,也来自于相应机构的“缺位”。以美国为例,其每一辆机动车都有一份档案,包括出厂后的每一次维修、保养、出险等记录,购买者可以去专门的公司查询这些信息,因此能够产生一个相对公允的价格,但我国并没有类似的体系和标准。业内专家表示:“虽然各家二手车电商网站都声称有自己的一套检测流程,甚至有上百项检验标准,但均不透明,包括修改里程在内,依然不时有消费者遇到问题,仅靠二手车电商网站本身既做‘运动员’又做‘裁判员’,很难真正取信于消费者,目前急需建立有公信力的独立第三方评估机构。”(经济日报·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 静)